-
科卓簡介
-
北京科卓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多元化、綜合性的第三方檢測機構,總部設立在北京通州區聯東U谷產業園。公司本著嚴謹、規范的態度嚴格執行國家現行標準、規范及規程,奉行“科學嚴謹、獨立公正、不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價值觀和“質量第一、信譽第一、服務第一”的企業宗旨,竭誠為廣大客戶服務。 ...
北京科卓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電 話:010-56370730 010-56370731 010-56370732 傳 真:010-56370730-5 E-mail:kezotest@163.com 地 址:北京市通州區環科中路17號15A
凌晨與環保部門一起夜查采樣,早上環保部門一上班,第三方檢測機構就送達分析數據。短短幾小時內,工作“一氣呵成”,數據準確、及時。這是浙江省從2013年探索監測市場化后,環境監測工作的成果。
由于效果良好,環境保護部在今年出臺《關于推進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前,曾專門派人到浙江進行調研。浙江實行監測市場化以來,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鑒,有哪些問題急需解決,對行業發展有哪些建議?記者日前進行了深入采訪。
政府堅持放開與監管并重原則
引導行業協會管理,“誰檢測誰負責、誰委托誰把關、有投訴必查處”
浙江省社會化監測工作開展較早,2013年8月,浙江省環保廳出臺了《關于推進環境檢測市場化工作的意見》(浙環發〔2013〕44號)(以下簡稱44號文),培育和引導社會環境檢測力量,促進社會環境檢測機構規范運作。
浙江省環保廳監測與信息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說,44號文是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發布的。其中,明確了如何開放市場、如何管理社會化檢測機構等重要問題。如堅持放開與監管并重的原則,加強社會環境檢測機構的質量管理,實施環境檢測質量“誰檢測誰負責、誰委托誰把關、有投訴必查處”。
“浙江省環保廳對環境監測進行分類指導。其中,為政府管理服務的業務,如司法仲裁等由環保部門的監測站完成;為社會服務的項目,如企業自行檢測等由第三方檢測機構完成;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管理以引導行業協會開展行業自律為主。實行環境監測市場化也不能與削弱政府環境監測系統的力量。”這位負責人說。
浙江省環境監測協會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省級環境監測行業協會,其最主要的任務是配合省環保廳對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技術指導、業務培訓和能力評估。
在政府分類指導、行業協會主要引導下,浙江的監測市場快速發展起來。據浙江省環境監測協會秘書長許晗雨介紹,近5年來,浙江省第三方檢測機構如雨后春筍,增加了50%以上。目前,浙江省有第三方環境檢測機構125家左右,多數檢測機構實驗室面積在800平方米以上,主要集中在杭州、寧波、溫州和嘉興等地。
浙江省環保廳監測與信息處相關負責人認為,浙江省市場經濟較為發達,環境監測市場也在擴大,各地可根據需求和能力的不同逐步發展。
行業協會扮演什么角色?
開展專業培訓和能力評估,對企業從質量體系到實驗室能力全方位考核
在此前對一些率先實行監測市場化的地區采訪時,曾有第三方檢測機構工作人員表示,環境監測畢竟是技術服務性行業,有一定的技術要求。但省市環境監測站培訓只針對系統內部人員,環境監測第三方檢測公司沒資格參加,缺少培訓機會。
在浙江,這一問題于去年得到了解決。從去年開始,浙江省行業協會對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了業務培訓。截至目前,培訓已經舉辦兩期,有近200人參加。
業務培訓為第三方檢測機構提供了學習機會,而能力評估則是對其學習成果的檢驗。浙江省在44號文中,明確規定行業協會要開展對社會檢測機構的能力評估。協會因此開始著手起草能力評估的指導辦法。2013年8月,44號文出臺后不久,協會召集四五十家檢測機構討論如何開展能力評估工作。之后,又用了近一年時間,向專家、各地監測站等各方征求意見。
2014年5月,浙江省環境監測協會出臺了《浙江省社會環境檢測機構能力評估辦法(試行)》。10月,通過企業自愿申請選擇了18家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試點評估。目前,已經有9家試點企業完成了能力評估。
許晗雨介紹說,能力評估采用專家負責制,由評估專家對檢測機構的檢測能力進行評估后,出具評估意見。每次評估都會從由質量監督部門、環保部門等組成的專家庫中隨機選擇四五名專家進行。評估時,專家并不只看檢測結果,會更多地關注過程,對檢測機構的實驗過程進行全程考核,考核人員做實驗時只要有一個動作不規范就可能扣分。
由于能力評估的打分體系嚴格,評估中,許多企業的得分并沒有想像中那么高。在第一次評估中處于中等偏上得分的杭州市環境檢測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積極準備第二次評估。
公司總經理徐建勇說,第一次評估分數不太理想是因為受實驗室場地限制,評估后公司進行了搬遷,把實驗室面積從原來的不到800平方米擴大到現在的2500多平方米,進口了一批先進儀器設備,檢測項目將擴大至700項。
盡管如此,他對評估還是有些緊張。“企業在評估中就像考試一樣,只有一次通過機會。在規定時間內答題、交卷,評估結束后,可以拿到專家的評分、扣分項說明和整改意見。”他說。
對于企業來說,能力評估有助于企業能力提升。許晗雨說,由于50%以上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都是新成立的,讓這些企業自行請專家進行系統性的專業評價比較困難。能力評估是對企業從質量體系到實驗室能力的全方位考核,可以讓企業進行全面的自我了解,因此企業的接受度較高。
據介紹,環境保護部在浙江等地調研后,受到啟發,把“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納入《指導意見》。浙江利用行業協會進行監管的做法,也成為其被環境保護部列入監測市場化試點的重要原因。
放開市場與嚴格把關怎么統籌?
對第三方檢測機構缺乏統一規范和監管制度,期待出臺國家層面的管理辦法
隨著市場越來越大、第三方機構越來越多,監管成為不少地方推進環境監測市場化過程中的難題。
浙江省環保廳監測與信息處相關負責人認為,政府監測能力不足需要市場化,與市場化缺少把關容易造假,形成了一對矛盾。“環境監測數據具有不可重復性,后期環保部門不易把關。因此,要求第三方檢測機構更誠信、公正。”
但是,在簡政放權的大趨勢下,國家對環境檢測機構的管理并沒有上升到行政許可程度。以浙江省為例,只要通過國家的計量認證,第三方檢測機構就可以接受業務委托,行業協會的能力評估也只是起提升作用。
許晗雨認為,目前監測市場化工作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對第三方環境檢測機構的監管沒有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在環境監測市場化推進的過程中,對第三方檢測機構缺乏統一的規范和監管制度。國家全面開放監測市場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但后續的監管還是由各地進行。她期待出臺國家層面的管理辦法,讓監測市場化的監管有據可查。
由于整個環境監測體系的頂層設計還不完善,浙江省的相關監管也只能在44號文的指導下進行。徐建勇介紹說,他們的很多項目中,在與政府或企業簽訂合同時,都對檢測過程有具體規定。
比如公司在嘉興經濟開發區2015年度區級“河長制”河道及行政交接斷面河流水質委托監測項目采集水樣時,采購人對采樣時間、地點、人員都有要求,必須嚴格執行,并聯合當地環境監測站的工作人員同步采樣,與企業數據進行對比。
現在,杭州市環境檢測科技有限公司已經能與環保部門充分配合,環保部門常常在凌晨夜查前,打電話要求公司檢測人員在指定時間、地點進行采樣。“凌晨夜查、上午出數據,對于公司來說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徐建勇說,在每次采樣后,他們還會進行留樣,以便環保部門監管。
浙江省環保廳監測與信息處相關負責人認為,環境監測中企業都希望得到符合需求的數據,因此數據的真實有效性非常重要。為保證這一點,浙江省在環境保護部調研后,承擔了監測市場化的部分試點工作,其中之一就是如何避免數據造假。
據他介紹,目前臺州市正在試點將前期采樣和后期實驗室分析分開進行。兩部分分別招標,由一家機構采樣后,送到屬地環保部門進行編號、打亂,再將盲樣交給另一家機構進行檢測。
市場在擴大,為何合同總額在下降?
招投標價格仍為決定因素,低價競爭導致合同額下降,收費標準仍停留在15年前
“環境監測市場在擴大,但合同總額卻在下降”,在采訪中,浙江省環保廳和環境監測行業協會都到了這一問題。
浙江省環保廳監測與信息處相關負責人說,第三方檢測機構的供大于求在市場上本屬于正常現象,有利于充分競爭。但目前看來,市場還不規范,處于低價、惡性競爭狀態。
這對規范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來說,更是困擾。杭州市環境檢測科技有限公司曾遇到過多次低價競爭的情況,有企業惡意競爭的原因,也有政府制定限額價理念的原因。
按照浙江省招標規定,競標基準價為省物價局2000年制定的147號“關于調整浙江省環境監測專業服務收費標準的通知”中規定的價格,在此基礎上有25%上下的浮動空間。徐建勇說,第一年政府制定限額價為基準價,不少企業在競標時,第一年的報價比基準價低25%。第二年政府將第一年中標價格作為限額價,企業報價則只能在此基礎上再低25%。價格逐年下降,根本無法保證收益和質量。
對于存在這種情況的項目,一開始,杭州市環境檢測科技有限公司是拒絕的,但不參加競標,企業沒有業務。“時間長了也受不了。”徐建勇說,他們只能“曲線救國”。
在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2013年度進網排水用戶污水水質檢測項目中,公司不得不以利潤很低的報價參與競標。但是,徐建勇看中了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有200多家企業這一優勢,他要求公司每次采樣都有一名中層跟進,與園區企業進行溝通。“通過把公司介紹給園區企業,獲得企業的項目來擴大利潤空間。”他說。
杭州市環境檢測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寶根認為,項目招標中,以價格作為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本身就存在問題,應該更全面地考慮競標企業的技術等因素。
除低價競爭,許晗雨認為,合同額一直不高的原因在于環境監測收費標準偏低。據了解,浙江省目前采用的還是2000年制定的147號文件。“15年過去了,物價上漲多倍,而監測費用一直沒有變化,這個標準顯然已經偏低。”
記者在杭州市環境檢測科技有限公司的公示欄看到,按照2000年制定的147號文件的收費標準,不少水質監測采樣收費標準都在十幾元。“有時采樣一次,連人員和車輛的成本都難以收回。”徐建勇也認為,這一收費標準應該隨著物價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