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一级A片/草久在线观看/手机A片在线免费看/久久久久久不卡久久99精品

客服電話010-56370730

北京科卓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電  話:010-56370730
     010-56370731
        010-56370732
傳  真:010-56370730-5
E-mail:kezotest@163.com
地  址:北京市通州區環科中路17號15A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PC > 新聞中心 > 行業信息 >

我國土壤修復的發展現狀 全國土壤總的超標率為16.1%

我國土壤修復的發展現狀 全國土壤總的超標率為16.1%

     我國對于土壤污染的關注起步較晚。為了調查中國土地污染的現狀,原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土資源部耗資10億元聯合啟動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及其預防措施的調查工作,特別是對農業用地的調查。2014年4月公布了初步調查結果,但對于我國土壤污染現狀仍沒有清晰而準確的認識,相關的土壤修復行業發展也是處于起步成長階段。和歐美成熟的土壤污染修復治理體系相比,我國土壤修復行業有關體系急需建立和完善。

a.工農業粗獷發展導致耕地土壤和城市場地污染問題
      我國工業和農業的粗獷式發展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雖然我國工業和農業經歷了快速的發展,但是并沒有及時重視其污染物排放的監管和治理,從而使得土壤污染日益嚴重。從工業污染角度看,土壤無機污染物中的重金屬污染主要來自于選礦廠、冶煉廠、鉛蓄電池廠、氯堿廠等工業工廠的廢物排放;非金屬砷和硒污染主要來自農藥和電子工業等;而土壤中的有機污染物主要來自于石油石化、煤化工、農藥等行業。從農業土壤污染角度看,化肥的過度使用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
      工農業迅速發展,由于相應環境監管與保護措施的缺失,各地普遍出現土壤污染問題,其中,尤以率先發展工業實現經濟起飛的東部和中部較為發達地區為甚。目前我國嚴重土壤污染區320個,約548萬公頃。從不同的土地類型來看,有關數據顯示,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有近2,000萬公頃,約占耕地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受礦區污染的土地面積達到200萬公頃,石油污染的土地面積約有500萬公頃,固體廢棄物堆放污染土地約有5萬公頃,由上述四類土壤污染估算面積相加可知,我國至少有近3,000萬公頃的污染土地。

b.耕地污染范圍廣,重金屬污染嚴重
      全國受污染耕地1.5億畝,占18億畝耕地的8.3%,大部分為重金屬污染。根據2013年12月公布的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我國中重度污染耕地大體在5,000萬畝左右,這部分耕地已經不能種植糧食。受此類污染的重點區域多是過去經濟發展比較快、工業比較發達的東中部地區,長三角、珠三角、東北老工業基地。其中,珠三角地區部分城市有近40%的農田菜地土壤重金屬污染超標,其中10%屬于嚴重超標。

耕地污染包括鉻、銅、汞、砷等化學污染,且重金屬為耕地土壤污染的主要構成。耕地土壤的重金屬污染危害極大。根據環保部2006年公布的數據,我國每年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高達1,200萬噸,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

c.城鎮化進程中形成的城市場地污染嚴重

場地污染指有工業廠區布局的土地上主要來自冶金、石化、化工、農藥等工業行業的污染物排放導致的土壤污染。在工業化進程推進、城市用地調整過程中,工業遷出城市,形成了城市中較大規模受污染的遺留場地。我國對這一污染的關注開始較晚,直到2004年原國家環保總局才要求對工業搬遷遺留的城市污染場地進行監測和修復。目前這部分土壤污染形成了城市地區對土壤修復的主要需求。

分析從2008年到2012年我國城市工業企業數量變化情況,可以看出雖然城市工業企業數量不斷上升,但其中分布于市轄區的工業企業的比重在不斷下降,表現出工業逐步從城市中遷出的情況。根據《中國環境統計年鑒》,2001年至2008年間我國關停并轉遷企業數從6,611迅速增至22,488個。工業的遷出給城市留下了很多工業遺址,特別是發達地區的重污染行業遺留的工業場地,是城市土壤污染的主要組成部分。

d.礦區污染不容忽視

礦區污染是耕地污染和場地污染外,我國同樣需要加以重視的土壤污染來源。礦區污染主要來自金屬礦、煤礦開采中的污染,某些情況下,礦區附近的地下水污染也納入礦區土壤污染范圍之內。我國礦山污染問題雖不及耕地污染和城市場地污染備受關注,但其污染程度已開始受到關注。據中國環保網不完全統計,截至2008年底,我國113,108座礦山中,因為采礦活動而占用、破壞的土地面積高達332.5萬公頃。

e.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

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國開展了首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調查范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未含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的陸地國土,調查點位覆蓋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設用地,實際調查面積約630萬平方公里。根據此次調查,基本掌握了全國土壤環境質量的總體狀況:

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工礦業、農業等人為活動以及土壤環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標的主要原因。

全國土壤總的超標率為16.1%(點位超標率是指土壤超標點位的數量占調查點位總數量的比例。),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1.2%、2.3%、1.5%和1.1%。污染類型以無機型為主,有機型次之,復合型污染比重較小,無機污染物超標點位數占全部超標點位的82.8%。

從污染分布情況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污染問題較為突出,西南、中南地區土壤重金屬超標范圍較大;鎘、汞、砷、鉛4種無機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現從西北到東南、從東北到西南方向逐漸升高的態勢。

2、缺乏完善的土壤污染管理體系及政策法規支持

我國當前土壤修復項目和資金大多數依賴于政府,土壤修復產業缺乏完善的盈利模式,目前僅有少數的商業化項目將土壤污染修復的成本負擔交由土地開發商承擔。土壤污染管理體系的缺失是我國當前行業發展的阻礙,具體體現在土壤污染本身具有一定的隱秘性、長期性,其責任不易確認,從而土壤修復成本當前主要由財政承擔。

我國《土壤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一直在制定中,法規層面上僅有《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導則(HJ 25.4—2014)》、《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征求意見稿)》和《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篩選指導值(征求意見稿)》等少數標準型文件,且多處于意見征求和報批階段。我國土壤修復行業在政策法規層面上的指導和監督較為缺失。

3、土壤修復發展不平衡
      目前,國內土壤修復行業仍處于起步成長階段,多數試點項目為城市搬遷廠區的場地污染治理。以城市發展為目的的土壤污染修復具有較大發展潛力,因為其修復資金可以利用市場資源而不完全依賴政府。但這部分項目涉及面窄,土壤修復更具市場潛力的其他領域并未有效拓展,比如耕地、礦山修復市場。

4、土壤修復研發力度有待加強

由于我國因城市工業遷移而造成的場地土壤污染問題十分嚴峻,所以適用于城市場地污染的修復技術在我國土壤修復市場中更受歡迎。在城市工業污染場地的修復過程中,城市這一特殊社會和地理環境對土壤修復提出了修復周期短、二次污染小、穩定性高、對土壤結構變動小等要求,根據這些要求可以選擇適合城市工業污染場地的土壤修復技術,主要包括土壤氣提/生物氣提、化學氧化、植物修復、微生物修復、熱處理、固化/穩定法、土壤淋洗等技術。

我國土壤修復技術相對世界廣泛應用的技術種類而言數量相對較少,且雖然部分企業正在同高校等科研機構聯合進行土壤修復技術的研發創新以及產業化運用,但受到研發成本以及修復成本的制約,研發規模尚小。和歐美國家相比,我國土壤修復技術有待豐富和提高。

5、土壤修復資金需求大,目前主要依靠政府,融資渠道單一

土壤修復的資金需求很大,一些國際經驗中,比如荷蘭2000年至2009年間土壤修復成本約為每年3.35億歐元,其中政府投入約每年1.6億歐元。根據歐洲環境署的估計,歐洲每年約有21.1億歐元用于污染場地的修復及管理工作。美國僅2007年其超級基金項目就為場地污染花費了3.8億美元用于土壤修復。

資金是最大的難題。目前我國土壤修復項目資金多來源于政府。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各地啟動土壤修復試點項目總計42個,其中業主為政府的項目數量為19個,業主為企業的項目數量為23個,但是資金來源多為國家專項資金。這些項目中涉及資金總量億元以上的僅2個,大多數項目為中小型規模。當前土壤修復項目融資渠道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