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一级A片/草久在线观看/手机A片在线免费看/久久久久久不卡久久99精品

客服電話010-56370730

北京科卓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電  話:010-56370730
     010-56370731
        010-56370732
傳  真:010-56370730-5
E-mail:kezotest@163.com
地  址:北京市通州區環科中路17號15A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PC > 新聞中心 > 行業信息 >

熱門關注:環保政績掛鉤“烏紗帽” 值得期待

熱門關注:環保政績掛鉤“烏紗帽” 值得期待

環境問題已經成為我國亟待解決的民生問題。今年1月,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境保護法》正式實施,成為我國推進環境治理的一大利器。新《環境保護法》在環境監管、環保執法上都有了更為嚴厲、明確的條款。

“兵器”在手,但也要用好,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功效。如何能讓環保法“長出牙齒”?李克強總理給出了答案:治理要抓住關鍵,今年的要害就是要嚴格執行新出臺的《環境保護法》;對工作不到位、工作不力的也要問責,瀆職、失職的要依法追究。環保法的執行不是“棉花棒”,是“撒手锏”。 怎樣才能讓“棉花棒”變成“撒手锏”?環保執法難,很大程度上是有行政干預的存在,這個難題如何才能破解?本期“讀者參議”對該話題進行熱議。

——編者

如何讓“棉花棒”變成“撒手锏”  

如何讓環保執法的“棉花棒”成為“撒手锏”?這需要解決四個問題,需要搬走四塊絆腳石。

第一塊絆腳石:一些地方政府權力無邊。違法企業的存在,非法排污的囂張,固然和環保部門自身執法不夠嚴厲、甚至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有關。但是,還有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地方政府對于環保執法的干預。在一些地方政府看來,他們能左右一切。一些違法企業,環保部門也想查處,可是領導安排秘書打一個電話,就不能查處了。一些污染項目,環保部門也不想給予環保審批,可是領導召開一個協調會就不能說“不”了。這需要約束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員的權力。

第二塊絆腳石:招商引資功大于天。這些違法企業的被放行,是地方領導的安排,這是權力無邊的見證。但是,地方領導為何放行違法企業?其實還源于考核的粗暴問題,經濟考核的一切“向錢看”,造就了地方政府招商引資大于天的錯誤認知。企業多了,錢就多了,錢多了,官就大了的“升遷路線”,造就了對招商引資的錯誤認知。經濟考核不能再看財政收入了,而是要看財政收入的來源是否“清清白白”。

第三塊絆腳石:環保標準停滯不前。我們往往還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一些污染企業被民眾舉報,環保部門也查處了,結果按照目前的管理標準來衡量并無問題。一邊是百姓感到污染了,一邊是標準還合格,這是很尷尬的。這說明環保標準需要提升了。應該依據目前環境形勢,制定新標準。

第四塊絆腳石:執法追責成為擺設。我們很重視環保執法,但是重視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當一個個問題企業經過媒體曝光轟然倒地的時候,負有監管責任的環保工作人員卻毫發無損,讓人不解。假如,當污染企業的“合法環保審批手續”辦理者,同時也能被追責,甚至是丟了烏紗帽,誰還敢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讓“棉花棒”變“撒手锏”,要搬走以上四塊絆腳石。

環保執法須硬起來  

新任環保部部長陳吉寧曾說,過去環保執法過松過軟,環保不守法是常態,今后要把這個常態翻過來,讓守法成為常態。這種不回避問題的態度值得肯定,也讓人看到了希望。不過,讓環保執法硬起來說易行難,解決起來并不輕松。雖然新《環境保護法》賦予了執法部門更大的權力,對違法行為也作出了更為嚴厲的處罰,但若像之前一樣不能把“狠招”用在實處,那么再嚴厲的手段也只能成為擺設。

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跟環境執法的失之過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一些地方,環境執法者反倒成為污染企業的保護者,甚至將污染企業視為“衣食父母”。就拿企業違法排污來說,關停企業、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等“狠招”早有法律授權,可很多地方選擇了罰款了事,企業交完罰款繼續排污,以至于有的企業把繳納環保罰款列入年度預算。有的地方的環保部門不僅不去執法,反而充當違法排污企業的“保護傘”“說客”,在上級檢查時,主動通風報信、打掩護。人們記憶猶新的“紅豆局長”,當井水變成“紅水”了,作為環保局長,他對查找污染問題無動于衷,反而信口開河:紅小豆煮出的水也是紅色,這個紅色的水有污染嗎?

環保執法屬于法治的范疇,必須以“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作為前提。依法治國首要任務是依法執政,建立“法治政府”,把權力真正關進籠子。比如對于環境執法者來說,他們最大履職依據是“法定原則”,而非“行政指示”或“長官意志”。當行政意志與法定原則相背離時,就必須“以法律為準繩”。比如對于違法甚至犯罪的污染行為,就必須依法進行打擊而不受外界干擾。

環保績效要與“烏紗帽”掛鉤

企業的排污,往往是在當地政府的默認或者縱容下進行的。治理污染企業,沒有地方政府的支持根本就難以解決問題。按照法律規定,環保部門的硬手腕除了罰款,還可以向違法企業下發限期治理通知書,前提是得到當地政府的同意。一些地方長官只看GDP,根本舍不得把污染大戶(也是納稅大戶)停下來。

呼吁把環保與官員的帽子掛鉤由來已久,因為大家普遍感到地方官員對環保缺少動力,一者環保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二者強化環保執法,直接影響到地方的GDP等諸多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地方執行環保政策和開展環保執法不力的局面,甚至直接干擾地方環保執法,包庇縱容企業排污。

把環境保護納入干部政績考核之中,使官員的烏紗帽和藍天青山綠水“掛鉤”。抓住權力構架中的關鍵少數才能夠更好地將管理的壓力傳遞到末端。如,對地方的污染防治邊檢查邊考核,檢查考核范圍包括各類大氣排污企業環保設施運行、污染物排放、重污染天應急預案制定及執行以及群眾投訴案件辦理情況等,任何治理不力、執法不嚴的,隨時都有考核的壓力繃著,逼著地方官員主動作為。目前來看,環保與“烏紗帽”掛鉤還僅僅是在局部地方試點,還沒有成為新常態下事關官員升遷、調任的重要因素。其實,這最厲害的一招,也許是環保法執行中最成問題的一環。